喻祁生

发不出来的章节请在本人AO3或微博自行查看
AO3直接点击作品即可
微博是按章节发的,可能要多翻几下。要么是长图要么是网盘链接
AO3和微博账号相同:KycienYu

一点关于汉武的小想法

有一条理由,黄老学说不可不废。
而且是历史课里很常见的那一套东西:汉朝一方面废除关口和桥梁的通过税,一方面开放山泽,工商业发展,企业家们变得非常非常有钱,还同时兼任大地主,不仅如此,汉朝还能买爵赎罪,你不是说杀人偿命吗,行我多花点钱,命就不用偿了。
这样,富人成了一种特权阶级(肯定惹人不爽,你想想王思聪都能进职业队就知道了),愈发骄狂,但这跟黄老有什么关系?因为黄老倡导无为,怎么会想到富人的崛起,这些在他们眼里都是自然现象,应该自由放任,这样黄老学说就成为了蛮横富人的保护伞。
说前汉学校教育发达肯定不对,但说一点不发达也不对,寡人之于国也里面就写“谨庠序之教”了。
嬴政焚书坑儒,招了不少骂,但并不是要绝儒学的意思,而是仍有师承传授,“学术存于官守”。
公孙弘做了宰相后,才有学校可算作成气候地兴起,而真正的“兴辟雍”,就到王莽改制的时候了。但是再刘彻的时期也有关于“明堂”“辟雍”的字眼,为免弄混,其实蔡邕《明堂论》里是这样说的:取其宗祀之清貌,则曰清庙。取其正室之貌,则曰太庙。取其尊崇,则曰太室。取其向明,则曰明堂。取其四门之学,则曰太学。取其四面周水圆如璧,则曰辟廱。异名而同事。
所以此明堂非养士之明堂。
刘彻刚登基时,使用了一种类似于“对策”的招贤纳士方式,其实很明白,就是要招纳儒生,恰好董仲舒提出了天人三策,其中有点精华:“今临政愿治,不如退而更化,更化则可善治,善治则灾害日去,福禄日来。”
而且,张居正批《资治通鉴》时又写到,承继治世则“不可妄意纷更”,这点配合刘彻的雄才大略,想有一番作为的态度,直接推动了儒学的盛行。因为墨家不适合刘彻这种全国最大vip,法家思想又被藏在儒家外衣之下了,日后刘彻被人点出这一用心时,很是不悦。
而且刘彻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,是制科的先声。举孝廉也不仅考察人的品行,还有这样的要求:
学通行修,经中博士,明习法令,足以决疑,按章复问,文中御史,才任三辅县令。而且,不是从乡举里选,而是用“诸侯贡士”之制。
看来举孝廉要能坐到三辅,一定要是品学兼优的中文系+法律系高材生啊!
但是野猪朝的学校教育还出了点问题,就是因为在太学里念书的都是皇亲国戚,纨绔公子哥在一起不是为了学习,而是为了社交攒人脉,说难听点,就是要招党锢之祸。

评论(1)

热度(6)